西方心理學「意義治療法」與佛教的緣起性空

由國際佛光會維也納協會統籌規畫的「細説歐洲文化有趣故事系列」的線上講座,12月15日邀請旅奧知名人文藝術評論家常暉老師主講,有來自14個國家、110多位聽眾線上相聚。常暉老師重點介紹維也納第三代心理治療學派「意義治療與存在主義分析」的創辦人維克多.弗蘭克(1905-1997)的心理療法,他倡導的意義治療與存在主義分析,其核心理念與佛教心所及緣起性空不謀而合。

常暉老師首先敘述維克多.弗蘭克一家人慘死於納粹集中營,獨他一人倖存的悲慘經歷,這種情況下,多數人必定傷心欲絕、生不如死,但他運用了他自己創立的意義治療法中的無我、自我剝離、自我超越的方法,而令他免於死亡,並且給予了周邊許多身陷魔窟者精神上的鼓勵,讓他們從痛苦中領悟個人生命的終極意義而得到解脫,消除了自殺的念頭。這其實就是佛教中,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悲智雙運的典範。常暉老師也進一步舉出《達摩大師悟性論》中的一段法語「一切諸相不求自解,一切諸病不治自差,此皆大禪定力。心不住此,亦不住彼,故能離於此彼岸也。」來詮釋意義治療法中的「無我」,使部分聽課者茅塞頓開。

最後常暉老師用弗蘭克的一句話「沒有什麼比幽默更能讓患者遠離自我了」,告訴大家幽默與自嘲是放下我執的良方,圓滿了這次講座。

與會者紛紛表示,感謝維也納協會安排這場別開生面的講座,打通了東西方思想的聯繫,也更加期待下次的講座,由常暉老師再次引導大家進入歐洲人文自然科學不同的領域,窺其堂奧。

Original Text: 西方心理學「意義治療法」與佛教的緣起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