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佛陀觀」、「菩薩觀」,國際佛光會維也納協會舉辦「認識佛菩薩」系列藝術講座,禮請歐洲法華禪寺覺衍法師主講。5月4日首次講座主題「與佛相會——你不知道的佛陀」,吸引近250位歐洲佛光人上線聆聽。
覺衍法師用簡潔的語言為大眾解釋佛與菩薩的區別,並介紹了西方三聖、娑婆三聖與華嚴三聖。通過對佛菩薩的手印、法器、寶冠、坐騎、佛身顏色等,帶領大眾進一步分辨,認識諸佛菩薩。
在介紹菩薩的修行法門時,覺衍法師提到菩薩戒的殊勝之處以及重要性,「有受法無捨法,一得永不失」,並為大眾進一步說明菩薩戒的內容「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三項。覺衍法師鼓勵並叮嚀大眾:戒即是修行,是一切善法的根本,藉由不侵犯他人之中來清淨自己身口意三業,行菩薩道應當發心受持菩薩戒。
此次課程中,覺衍法師也重點講解了釋迦牟尼佛名號的由來、得佛授記因緣以及少為人知的佛陀本願-五百誓願,並表示:正因為釋迦牟尼佛所發五百誓願,為娑婆世界眾生「示教利喜」,眾人才能夠有因緣去聽聞佛法。覺衍法師特別表示:願是精進向善的動力,善事要做 ,願也當發。
歐洲佛光山副總住持覺容法師在結語中表示:諸佛菩薩為了度化不同根機的眾生,示現不同的形象。透過這一次課程,認識佛菩薩的外相,進而了解佛菩薩的法相功德。學佛修行,更應當認識自己的「自性佛」。希望每位聽眾也能從認識佛菩薩的形象功德中,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找到自己相應的修行法門,成為發大心,斷煩惱,度眾生的大菩薩。
維也納協會會長林玉嬌表示,非常感恩覺衍法師精心準備豐富的教材,簡單明了地介紹了各尊佛、菩薩之間的區別。而透過了解「釋迦牟尼佛為救度被一千四佛所擯棄的五濁惡世眾生而發了五百大願,成就我等聞法善根的事蹟,吾輩感恩慶喜之餘,唯有勤心奉法,以報佛恩於萬一」。
Original Text: 維也納人文藝術講座 諸佛菩薩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