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音樂線上專題 歐洲青年透過音聲遇見自己

【人間社 聶婧文 法國巴黎報導】 2021-09-29

佛光山歐洲教區法華青年書院,9月26日舉辦第六期「與禪有約」線上課程,主題「禪與音樂」,由巴黎佛光山知忠法師授課。來自德國、中國、法國、奧地利、荷蘭5個國家共11位青年參加,透過音聲與自己相遇。

知忠法師首先帶領青年們進行「動中禪」,在舒緩的音樂中,以簡單的動作調節呼吸,逐漸放鬆身心。「欲使國土中眾生聞好音聲,其心柔軟;心柔軟故,易可受化」,法師引據《大智度論》闡說,音樂可以陶冶人心,所以在佛教裡有以音樂供養佛陀的文化。

欣賞由遠在佛光大學的知文法師特別為此次課程錄製,用星雲大師所贈古琴彈奏的〈普庵咒〉後,知忠法師介紹古琴的學習如同梵唄,需要靠耳力聆聽揣摩,彈琴也是專注力的訓練。古琴與梵唄一樣能夠令身心清淨,煩惱摒除。而梵唄具有五種特性,即正直、和雅、清澈、深滿以及周邊遠聞,所有音樂如具備這五種特性,也都是正向的助緣。接著,大眾閉眼聆聽以梵唄為主的第二段音樂,知忠法師表示,學佛過程是一個減法,持續下去能夠讓自己的生命如同梵唄一樣簡單、純粹。

課程後半段,知忠法師從耳識切入,闡述八識在生活中的作用,並透過小練習幫助大家更容易理解。青年們認識到原來第六意識能夠敏銳分辨不同的聲音,同時不起分別心。知忠法師提到僧璨大師〈信心銘〉裡的偈頌:「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並告訴青年們第六意識具有「了別」的功能,透過禪修要把比較和計較轉為善分別。

在聆聽由18首歌曲混疊而成的片段後,大家體會到自己的心念如瀑流,認識了第八阿賴耶識的作用。接著法師分享旅澳藝術家王卉娟老師所創作的畫作〈萬法本閒人自鬧〉,當念頭如畫中13匹馬各奔西東時,無需束緊韁繩,只需觀照念頭,任其來去。

知忠法師也提到,禪修打七是要打掉第七末那識的我執,把對自我深深的愛戀,轉化為對一切眾生的慈悲之心,回小向大,從而轉識成智。接著分享由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法師合唱的〈佛陀頌〉,說明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與佛相應,開啟本自俱足的平等廣大之心,以佛心看人間,就能看見清淨大海眾。

課程最後,大眾聆聽由知忠法師為這堂課程改編,國際佛光會維也納協會會長林玉嬌所演唱的〈風吹過的聲音〉、〈菩提本無樹〉,在妙音悅曲中圓滿此次課程。

來自巴黎的段婧在課後心得分享中提到,以前一直認為要挑選喜歡的音樂才能禪修,透過法師講解,明白了原來是自己的心在分別。法蘭克福協會副會長張領豪表示,在這豐富的一個半小時課程裡,收穫到很多在生活和修行上的寶貴體驗,透過音樂與禪的體悟,不僅看到自己,也看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