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應國際佛光會維也納協會邀請,荷蘭國家博物館研究員王靜靈主講的線上藝術講座,10月12日進入壓軸場「祈願萬善:柏林收藏之丁觀鵬《說法圖》」,吸引130多位歐洲佛光人上線聆聽。
王靜靈說明,丁觀鵬為乾隆時期清代宮廷畫師,除了佛畫外,他還擅長山水、建築、人物、壁畫、織造畫等全能畫家,在清廷服務45年,《說法圖》以後就未發現他的其他作品,因此此畫有可能是他的遺作、傳世的絕響。
《說法圖》長5.25公尺,寬9.5公尺,是上下兩塊絹布組合而成的彩色工筆水墨畫,接縫處以五彩祥雲巧妙銜接無破綻,主題雖是佛陀靈山說法,場境則有彌陀淨土蓮池置中,其他構圖元素還包含藏傳密宗、漢傳佛教、道教,並融入西方透視法產生空間感,是清代佛教繪畫的巨作。
王靜靈詳解畫上細節,畫面中軸線為佛陀,左右有阿難、大迦葉、文殊、普賢、天龍八部、四大天王、阿羅漢、佛弟子等與會大眾放射狀圍繞,其中還包含了道教城隍爺、文昌、土地公、關羽等天官地曹。構圖參考了萬善殿大龕後背版原處的傅雯的《勝果妙音圖》、大理國張勝溫《梵像圖卷》與丁觀鵬自己的《法界源流圖》。畫中文殊、普賢坐騎獅子、大象為使用西洋技法以濃淡墨堆疊出立體感,蓮池中的噴泉亦是西方元素,因丁觀鵬曾向西洋傳教士學習過油畫技術。
王靜靈層層剝絲抽繭,以畫上紀年與佛陀袈裟上有壽字等線索出發,參考清朝內務府等相關記載,發現《說法圖》緣起乾隆皇帝為自己慶祝六十大壽並為其母祈壽,於萬善殿舉辦水陸法會普供養十方三寶法界眾生,祈願恩沾九族。
1902年《說法圖》便被帶到德國,並曾於1905年在柏林民族學博物館展出,因當時學者未將東亞藝術佛畫當藝術品,只作為民族人類學研究材料。作品目前位於柏林城市宮洪堡論壇,想要現場欣賞細節者可前往觀賞,或藉王靜靈著作《Praying for Myriad Virtues》深入作品。
講座尾聲,眾人紛紛表示真想立刻趕去現場參觀。維也納楊晨提問,「到美術館該如何欣賞畫作?」王靜靈建議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用平常心隨喜去看、享受,找找畫上自己認識幾個佛菩薩也很好。覺容法師代表感謝王靜靈以專業研究歷史觀點解說佛教藝術,令人大開眼界,並期許其日後再與歐洲佛光人結緣。
Original Text: 祈願萬善 荷蘭國家博物館研究員王靜靈主講丁觀鵬《說法圖》